麦田文学网

送增田涉君归国

近现代:鲁迅

扶桑正是秋光好,枫叶如丹照嫩寒。
却折垂杨送归客,心随东棹忆华年。

扶桑正是秋光好,枫叶如丹照嫩寒。
你的祖国正值风景美丽的秋天,枫叶在微寒的秋光映照下更加红艳。

却折垂杨送归客,心随东棹忆华年。
我却想象古人那样折柳给你送别,心则随着东去的船回忆起在日本度过的青年时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孙志军.鲁迅诗歌全集:长江文艺出版社,2007年:89-90页
2、 金鹰.橄榄小集:中国人事出版社,2004年:356页

扶桑正是秋光好,枫叶如丹照嫩寒。
增田涉(1903-1977):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,曾任日本根岛大学、关西大学等校教授。扶桑:日本的别称。丹:红色。嫩寒:微寒。

却折垂杨送归客,心随东棹(zhào)忆华年。
折垂杨:古人折柳赠别。东棹:东去的船。华年:华同花,华年即如花之年,青年。此处指鲁迅留学日本时风华正茂的时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孙志军.鲁迅诗歌全集:长江文艺出版社,2007年:89-90页
2、 金鹰.橄榄小集:中国人事出版社,2004年:356页
扶桑正是秋光好,枫叶如丹照嫩寒。
却折垂杨送归客,心随东棹忆华年。

  “如丹”的“枫叶”,和似霞的樱花一样,是扶桑之国“水木明瑟”的景物留给诗人鲁迅最为鲜明、深刻的印象。辛稼轩词《临江仙》有“金谷无烟宫树绿,嫩寒生怕春风”之句。辛稼轩所写的“嫩寒”,是残冬的轻寒,作为意象,与“春风”相对立;鲁迅笔下的“嫩寒”,是“冬暖”的“景暄”,作为意象,与“枫叶”相映照。“枫叶如丹照嫩寒”是暖色调和冷色调、暖意和寒意的对比、交流和融汇;霜叶红于二月花的“主意象”,则赋予扶桑秋光以明媚秀丽、生机盎然的个性。这是“景语”,更是“情语”。诗人想象中明丽热烈的扶桑秋景,寄托着他对即将归国的“远客”的殷殷祝愿,更寄托着他对逝去的青春“华年”的深情忆念。

  诗人的心,仿佛随着归客东去的客舟,回到了旧游之地。“心随东掉忆华年”中的“忆华年”三字,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。可能诗人又看到了”绯红的”、“轻云”般的上野樱花,又回到了“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”水户,又见到了“脸色仿佛有些悲哀”的藤野先生,又听到了留学生会馆里慷慨激烈的论争……回忆中的这些美好的景物人事以及那勃发着少年意气的峥嵘岁月,都是和那个遥远的国度联系在一起的。如今,来自日本的诚挚而友好的增田涉即将回去了,等待着他的,一定是诗人所见到过的明瑟秋光,诗人的情感像涓涓清流,形成一个无尽的回环,荡漾不已。

  全诗四句,只有“却折垂杨送归客”一句是实写,它反映着一个真实的物理时空。秋光正好的扶桑,是一个辽远的空间;已经流逝的华年,是一段遥远的时间,它们构成一组内涵丰厚、外延广阔的心理时空。东去的归棹,既把“远客”渡向彼岸,也把诗人从真实的时空渡入心理的时空,使他的想象从“华夏”遨游到“扶桑”,从“现在”飞翔到“往昔”。在这心理时空中的扶桑,既是“现在时”的,又是“过去时”的。借有限之实境,拓无限之虚境,此诗构思,深得虚实相生、虚实互补的艺术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景山.鲁迅名作鉴赏辞典:中国和平出版社,1991年:941页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你的祖国正值风景美丽的秋天,枫叶在微寒的秋光映照下更加红艳。
我却想象古人那样折柳给你送别,心则随着东去的船回忆起在日本度过的青年时代。

注释
增田涉(1903-1977):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,曾任日本根岛大学、关西大学等校教授。1931年他在上海时,常向鲁迅请教翻译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等方面的问题。著有《中国文学史研究》、《鲁迅的印象》等。
扶桑:日本的别称。
丹:红色。嫩寒:微寒。
折垂杨:古人折柳赠别。
东棹(zhào):东去的船。华年:华同花,华年即如花之年,青年。此处指鲁迅留学日本时风华正

创作背景

  增田涉于1931年3月来到上海。由内山完造联系,见了鲁迅,直接向鲁迅请教鲁迅所著《中国小说史略》、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和杂文、散文等有关问题。从3月中旬至7月中旬,鲁迅每天下午抽出三小时左右,用日语向他讲解。他们相处很融洽,友谊渐增。同年12月,增田涉离开上海回日本时,鲁迅作此诗赠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孙志军.鲁迅诗歌全集:长江文艺出版社,2007年:89-90页

赏析

  “如丹”的“枫叶”,和似霞的樱花一样,是扶桑之国“水木明瑟”的景物留给诗人鲁迅最为鲜明、深刻的印象。辛稼轩词《临江仙》有“金谷无烟宫树绿,嫩寒生怕春风”之句。辛稼轩所写的“嫩寒”,是残冬的轻寒,作为意象,与“春风”相对立;鲁迅笔下的“嫩寒”,是“冬暖”的“景暄”,作为意象,与“枫叶”相映照。“枫叶如丹照嫩寒”是暖色调和冷色调、暖意和寒意的对比、交流和融汇;霜叶红于二月花的“主意象”,则赋予扶桑秋光以明媚秀丽、生机盎然的个性。这是“景语”,更是“情语”。诗人想象中明丽热烈的扶桑秋景,寄托着他对即将归国的“远客”的殷殷祝愿,更寄托着他对逝去的青春“华年”的深情忆念。

  

猜您喜欢

菊花新·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

清代: 纳兰性德

愁绝行人天易暮,行向鹧鸪声里住。渺渺洞庭波,木叶下,楚天何处。
折残杨柳应无数,趁离亭笛声吹度。有几个征鸿,相伴也,送君南去。

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

唐代: 李白

龙虎谢鞭策,鹓鸾不司晨。
君看海上鹤,何似笼中鹑。
独用天地心,浮云乃吾身。
虽将簪组狎,若与烟霞亲。
季父有英风,白眉超常伦。
一官即梦寐,脱屣归西秦。
窦公敞华筵,墨客尽来臻。
燕歌落胡雁,郢曲回阳春。
征马百度嘶,游车动行尘。
踌躇未忍去,恋此四座人。
饯离驻高驾,惜别空殷勤。
何时竹林下,更与步兵邻。

送杨山人归嵩山

唐代: 李白

我有万古宅,嵩阳玉女峰。
长留一片月,挂在东溪松。
尔去掇仙草,菖蒲花紫茸。
岁晚或相访,青天骑白龙。

木兰花慢·送翁五峰游江陵

宋代: 吴文英

送秋云万里,算舒卷、总何心。叹路转羊肠,人营燕垒,霜满蓬簪。愁侵。庾尘满袖,便封侯、那羡汉淮阴。一醉莼丝脍玉,忍教菊老松深。
离音。又听西风,金井树、动秋吟。向暮江目断,鸿飞渺渺,天色沈沈。沾襟。四弦夜语,问杨琼、往事到寒砧。争似湖山岁晚,静梅香底同斟。

浣溪沙·缥缈红妆照浅溪

宋代: 苏轼

缥缈红妆照浅溪。薄云疏雨不成泥。送君何处古台西。
废沼夜来秋水满,茂林深处晚莺啼。行人肠断草凄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