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文学网

辽西作 / 关西行

唐代: 崔颢

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
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。
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
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。
寒衣著已尽,春服与谁成。
寄语洛阳使,为传边塞情。

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
燕郊大地,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;边城之中,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。

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。
阳春四月,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;辽水的北岸,积雪融化,涨起了春汛。

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
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,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。

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。
露水凝重,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;沙土松虚,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。

寒衣著已尽,春服与谁成。
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,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。

寄语洛阳使,为传边塞情。
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,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于海娣.唐诗鉴赏大全集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67
2、 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44-146

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
燕郊:指辽西。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,故称。芳岁:即百花盛开的季节,指春季。残雪:残存的积雪。

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。
合:即长满,遍布。辽阳:指辽水北岸地区。春水生: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,形成辽河的春汛。

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
胡人:指奚、契丹、靺鞨等少数民族。日:即天天。

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。
沙虚:指沙土不结实。金鼓:即四金和六鼓,四金指錞﹑镯﹑铙﹑铎。六鼓指雷鼓﹑灵鼓﹑路鼓﹑鼖鼓﹑鼛鼓﹑晋鼓。一作“金甲”。

寒衣著(zhuó)已尽,春服与谁成。
春服:春日穿的衣服。与谁成:又一作“谁与成”。

寄语洛阳使,为传边塞(sài)情。
洛阳使:指前往洛阳的使者。边塞:一作“边戍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于海娣.唐诗鉴赏大全集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67
2、 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44-146
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
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。
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
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。
寒衣著已尽,春服与谁成。
寄语洛阳使,为传边塞情。

  “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”四句是说:燕郊大地,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;边城之中,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。阳春四月,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;辽水的北岸,积雪融化,涨起了春汛。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。起句点名时节地点。辽西地处北国,虽然已是晚春,却残雪犹存,让人感到阵阵寒意。既称“芳岁”,复称“残雪”,再一个“冻”字,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。“四月”照应“芳岁晚”;“春水”暗应“残雪”。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,意境宁静优美。

  “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”四句意为: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,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。露水凝重,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;沙土松虚,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。这四句由前面描绘辽西春景转为写人。四月春草合,故胡人正牧马。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马肥之时,此春天牧马,看似安宁祥和,实暗伏杀机,因而汉将日征兵,严加防范,不敢懈怠。“露重”两句,用兵器与铠甲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突出士兵作战的艰苦,引出下文的感叹。

  “寒衣着已尽,春服谁为成。寄语洛阳使,为传边塞情”四句意为: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,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。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,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。这四句即景抒情。“寒衣”二字,呼应开头次句“残雪冻边城”。寒衣已尽,春服无着,戍边生活倍加艰辛,却无人知晓、可怜。“春服谁为成”,采用疑问语气,意即没有做成,自然引出结句寄语洛阳使,亦即寄语朝廷,要体恤边关将士的辛苦。字里行间,饱含着诗人的深切同情。

  这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,语言平实,层次清晰,格调刚健,境界沉雄,饱含深情,意在言外,可谓“风骨凛然,一窥塞垣,说尽戎旅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于海娣.唐诗鉴赏大全集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67
2、 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44-146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燕郊大地,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;边城之中,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。
阳春四月,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;辽水的北岸,积雪融化,涨起了春汛。
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,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。
露水凝重,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;沙土松虚,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。
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,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。
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,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。

注释
辽西作:《河岳英灵集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均作《辽西》。辽西,古郡名,战国燕置,隋唐已废,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,唐代在此设置平卢节度使。

赏析

  “燕郊芳岁晚,残雪冻边城。四月青草合,辽阳春水生”四句是说:燕郊大地,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;边城之中,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。阳春四月,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;辽水的北岸,积雪融化,涨起了春汛。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。起句点名时节地点。辽西地处北国,虽然已是晚春,却残雪犹存,让人感到阵阵寒意。既称“芳岁”,复称“残雪”,再一个“冻”字,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。“四月”照应“芳岁晚”;“春水”暗应“残雪”。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,意境宁静优美。

  “胡人正牧马,汉将日征兵。露重宝刀湿,沙虚金鼓鸣”四句意为: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,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。

创作背景

  据《唐诗纪事》,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(742—756年)初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44-146
崔颢

崔颢

崔颢(hào)(704—754),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人,唐代诗人。唐玄宗开元十一年(公元723年)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。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《黄鹤楼》,据说李白为之搁笔,曾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。《全唐诗》收录诗四十二首。他秉性耿直,才思敏捷,其作品激昂豪放,气势宏伟,著有《崔颢集》。

猜您喜欢

秦州杂诗二十首·其八

唐代: 杜甫

闻道寻源使,从天此路回。
牵牛去几许,宛马至今来。
一望幽燕隔,何时郡国开。
东征健儿尽,羌笛暮吹哀。

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/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

宋代: 欧阳修

胡人以鞍马为家,射猎为俗。
泉甘草美无常处,鸟惊兽骇争驰逐。
谁将汉女嫁胡儿,风沙无情貌如玉。
身行不遇中国人,马上自作思归曲。
推手为琵却手琶,胡人共听亦咨嗟。
玉颜流落死天涯,琵琶却传来汉家。
汉宫争按新声谱,遗恨已深声更苦。
纤纤女手生洞房,学得琵琶不下堂。
不识黄云出塞路,岂知此声能断肠!

汉宫有佳人,天子初未识,
一朝随汉使,远嫁单于国。
绝色天下无,一失难再得,
虽能杀画工,于事竟何益?
耳目所及尚如此,万里安能制夷狄!
汉计诚已拙,女色难自夸。
明妃去时泪,洒向枝上花。
狂风日暮起,飘泊落谁家。
红颜胜人多薄命,莫怨东风当自嗟。

塞下曲

唐代: 李益

伏波惟愿裹尸还,定远何须生入关。
莫遣只轮归海窟,仍留一箭射天山。(射 一作:定)

塞下曲

唐代: 许浑

夜战桑乾北,秦兵半不归。
朝来有乡信,犹自寄寒衣。

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三

唐代: 陈子昂

苍苍丁零塞,今古缅荒途。
亭堠何摧兀,暴骨无全躯。
黄沙幕南起,白日隐西隅。
汉甲三十万,曾以事匈奴。
但见沙场死,谁怜塞上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