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文学网

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

宋代: 苏轼

南村诸杨北村卢,白华青叶冬不枯。
垂黄缀紫烟雨里,特与荔枝为先驱。
海山仙人绛罗襦,红纱中单白玉肤。
不须更待妃子笑,风骨自是倾城姝。
不知天公有意无,遣此尤物生海隅。
云山得伴松桧老,霜雪自困楂梨粗。
先生洗盏酌桂醑,冰盘荐此赪虬珠。
似闻江鳐斫玉柱,更洗河豚烹腹腴。
我生涉世本为口,一官久已轻莼鲈。
人间何者非梦幻,南来万里真良图。

南村诸杨北村卢,白华青叶冬不枯。
南有杨梅北有卢橘,白色的花朵青青的叶子冬天也不落败。

垂黄缀紫烟雨里,特与荔枝为先驱。
烟雨蒙蒙的春天,它们的果实开始成熟,堪称荔枝的先驱。

海山仙人绛罗襦,红纱中单白玉肤。
荔枝的外壳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红袄,荔枝的内皮便是仙女红纱的内衣。

不须更待妃子笑,风骨自是倾城姝。
根本无须美人杨贵妃赏鉴,荔枝本身自有动人的资质、绝世的姿容。

不知天公有意无,遣此尤物生海隅。
天公遗留这仙品在凡尘,不知是有意为之,还是无意使然。

云山得伴松桧老,霜雪自困楂梨粗。
这荔枝与松树一同生长,不像山楂、梨子那样,会因霜雪变得果质粗糙。

先生洗盏酌桂醑,冰盘荐此赪虬珠。
主人清洗杯盏,斟满了美酒,用洁白的盘子端来了这红色龙珠般的荔枝。

似闻江鳐斫玉柱,更洗河豚烹腹腴。
我听说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鳐柱,又像鲜美的河豚腹。

我生涉世本为口,一官久已轻莼鲈。
我一生做官不过是为了糊口养家,为求得一官半职,早把乡土之念看轻了。

人间何者非梦幻,南来万里真良图。
哪里知道人生变幻无常,居然能在异乡品尝到如此佳果,贬谪到这遥远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苏轼.东坡集 插图本 增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3.04:第101页

南村诸杨北村卢,白华青叶冬不枯。
南村诸杨北村卢:作者自注“谓杨梅卢橘也。”

垂黄缀(zhuì)紫烟雨里,特与荔枝为先驱。
先驱:杨梅、卢橘开花结果都比荔枝早,果味又不及荔枝美,故称“先驱”。

海山仙人绛罗襦(rú),红纱中单白玉肤。
海山仙人:指荔枝,因它产于南海滨。绛罗襦:形容荔枝外表如大红罗袄。红纱中单:形容荔支的内皮如同红纱的内衣;中单:贴身内衣。白玉肤:形容荔枝的瓤肉莹白如玉。

不须更待妃子笑,风骨自是倾城姝。
妃子笑:杜牧《过华清宫绝句》有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句,李肇《唐国史补》说,杨贵妃生于蜀,爱吃荔枝。
倾城妹:漂亮的少女。

不知天公有意无,遣此尤物生海隅(yú)
尤物: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别名责的物。这里指荔枝。

云山得伴松桧(huì)老,霜雪自困楂梨粗。

先生洗盏酌(zhuó)桂醑(xǔ),冰盘荐此赪(chēng)(qiú)珠。
桂醑:新酿的桂酒。赪虬珠:赤龙珠,指荔枝。

似闻江鳐(yáo)(zhuó)玉柱,更洗河豚烹腹腴。
斫:用刀切开。江鳐柱:蛤蜊一类的名贵海味。腹腴:鱼腹下的肥肉。

我生涉世本为口,一官久已轻莼(chún)(lú)
涉世:犹言渡世。莼鲈:蔬羹,鲈鱼脍。莼:莼莱,叶可做汤。

人间何者非梦幻,南来万里真良图。
良图:最好的计划,谋略,更带讽刺意味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苏轼.东坡集 插图本 增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3.04:第101页
南村诸杨北村卢,白华青叶冬不枯。
垂黄缀紫烟雨里,特与荔枝为先驱。
海山仙人绛罗襦,红纱中单白玉肤。
不须更待妃子笑,风骨自是倾城姝。
不知天公有意无,遣此尤物生海隅。
云山得伴松桧老,霜雪自困楂梨粗。
先生洗盏酌桂醑,冰盘荐此赪虬珠。
似闻江鳐斫玉柱,更洗河豚烹腹腴。
我生涉世本为口,一官久已轻莼鲈。
人间何者非梦幻,南来万里真良图。

  绍圣二年(公元1095年)四月,苏轼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过杨贵妃的一笑而闻名的荔枝。经他的品赏,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绛罗襦和红纱内衫的海山仙人、倾城美女,不是给“妃子笑”作陪衬的物品了。相反在诗里,妃子倒过来只成了荔枝的陪衬,一起作为陪衬的还有山楂和梨,都被荔枝比下去了。与荔枝同享赞美的是作为荔枝伴侣的松、桧和品味相像的江鳐柱、河豚鱼,而杨梅和卢橘则因为比荔枝稍为早熟,许其为“先驱”。东坡先生一边喝着桂花酒,一边饶有兴致地作着点评,令人感到情趣盎然,而细读之下,却又寓意良深。荔支的“厚味”和“高格”原是东坡先生的人格像喻,“不须更待妃子笑,风骨自是倾城姝”,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赏鉴,其自身的美便具有价值的意思。

  与黄州时期咏海棠的诗相比,虽然都是以物自比,借物抒怀,但含义很不相同。海棠诗是一片凄清寂寞的氛围,诗人与海棠孤独相对,同病相怜;此诗却显得热闹,为荔枝找了许多先驱、陪衬和伴侣,仿佛并不孤独。海棠是那种流落异邦、得不到欣赏的美,荔枝则是自具风姿、远处南方的云山之上与松桧同老、不必等待欣赏的美。所以,写海棠诗的苏轼心怀孤傲不平之气,写荔枝诗的苏轼则找到了自己的归宿,颇为放达自适。所谓“南来万里真良图”,这远离朝廷、没有霜雪打击的南方,才是适宜于荔枝生长之地,回顾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,真是粗俗之物了。

  因此,作此诗的次年,苏轼再次吃到荔枝的时候,就更明快地表示: 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水照,朱刚.苏轼诗词文选评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.12:第205页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南有杨梅北有卢橘,白色的花朵青青的叶子冬天也不落败。
烟雨蒙蒙的春天,它们的果实开始成熟,堪称荔枝的先驱。
荔枝的外壳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红袄,荔枝的内皮便是仙女红纱的内衣。
根本无须美人杨贵妃赏鉴,荔枝本身自有动人的资质、绝世的姿容。
天公遗留这仙品在凡尘,不知是有意为之,还是无意使然。
这荔枝与松树一同生长,不像山楂、梨子那样,会因霜雪变得果质粗糙。
主人清洗杯盏,斟满了美酒,用洁白的盘子端来了这红色龙珠般的荔枝。
我听说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鳐柱,又像鲜美的河豚腹。
我一生做官不过是为了糊

创作背景

  宋哲宗绍圣二年(公元1095年),苏轼在惠州初食荔枝后作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苏轼.东坡集 插图本 增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3.04:第101页

赏析

  绍圣二年(公元1095年)四月,苏轼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过杨贵妃的一笑而闻名的荔枝。经他的品赏,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绛罗襦和红纱内衫的海山仙人、倾城美女,不是给“妃子笑”作陪衬的物品了。相反在诗里,妃子倒过来只成了荔枝的陪衬,一起作为陪衬的还有山楂和梨,都被荔枝比下去了。与荔枝同享赞美的是作为荔枝伴侣的松、桧和品味相像的江鳐柱、河豚鱼,而杨梅和卢橘则因为比荔枝稍为早熟,许其为“先驱”。东坡先生一边喝着桂花酒,一边饶有兴致地作着点评,令人感到情趣盎然,而细读之下,却又寓意良深。荔支的“厚味”和“高格”原是东坡先生的人格像喻,“不须更待妃子笑,风骨自是倾城姝”,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赏鉴,其

苏轼

苏轼

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

猜您喜欢

最高楼·咏梅

宋代: 陈亮

春乍透,香早暗偷传。深院落,斗清妍。紫檀枝似流苏带,黄金须胜辟寒钿。更朝朝,琼树好,笑当年。
花不向沉香亭上看。树不着唐昌宫里玩。衣带水,隔风烟。铅华不御凌波处,蛾眉淡扫至尊前。管如今,浑似了,更堪怜。

咏牡丹

明代:俞大猷

闲花眼底千千种,此种人间擅最奇。
国色天香人咏尽,丹心独抱更谁知。

赠荷花

唐代: 李商隐

世间花叶不相伦,花入金盆叶作尘。
惟有绿荷红菡萏,卷舒开合任天真。
此花此叶常相映,翠减红衰愁杀人。(常相映 一作:长相映)

咏萤

唐代: 虞世南

的历流光小,飘飖弱翅轻。
恐畏无人识,独自暗中明。

眉妩·新月

宋代: 王沂孙

渐新痕悬柳,淡彩穿花,依约破初暝。便有团圆意,深深拜,相逢谁在香径。画眉未稳,料素娥、犹带离恨。最堪爱、一曲银钩小,宝帘挂秋冷。
千古盈亏休问。叹慢磨玉斧,难补金镜。太液池犹在,凄凉处、何人重赋清景。故山夜永。试待他、窥户端正。看云外山河,还老尽、桂花影。